《国际眼科时讯》:laCour教授,您能否给我们谈谈前节手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病理机制是什么?
Dr.laCour:玻璃体的收缩(有效的玻璃体丢失)会对视网膜产生牵拉,使得视网膜产生裂孔,导致视网膜脱离。
《国际眼科时讯》:患者行白内障摘除+IOL植入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有哪些?您如何进行预防?
Dr.laCour:我们以及其他人所证明的危险因素有:年龄轻、男性、近视眼以及PVD未发生。在Ophthalmology杂志已发表的一篇文献,尝试明确白内障术后由于手术原因而引发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在这项研究的观察期间患者已经行了第一眼手术,还未行第二眼手术。这样实验组的患者就有一只眼睛已经行白内障手术,而另一眼并未行白内障手术。经观察后发现,白内障手术使得视网膜脱离的风险增加四倍,而且这个风险是术后永久的(或者至少说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存在此风险)。无论年龄大小,以及性别差异都得到同样的结果。然而,在较小年龄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另一眼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风险也增高。这就是行白内障手术的时候其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风险更高的原因所在。年轻的患者如果近视、受外伤或者患有葡萄膜炎以及许多其他眼部疾病,那么这些患者更易患白内障。
《国际眼科时讯》:您能否谈谈视网膜脱离的不同治疗方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
Dr.laCour:视网膜脱离的治疗有一些基本原则。最简单的治疗方法,同时也是在美国运用很广泛的是空气填充术。手术中注射一个空气泡使得视网膜复位,然后冷凝导致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裂孔区域。这个手术在欧洲并不常用,因此欧洲的医师对此经验较少。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两个主要方法中的第一个是巩膜扣带术,这个手术是运用材料放在眼睛外部,使得眼睛变形,这样眼睛的容量就会变小,然后从内部运用剩余的玻璃体来填充缺损处。这种手术方法已经被运用很多年,术后结果较好。研究显示,对于晶体透亮且没有明显PVR的视网膜脱离,这种手术方法是最佳的选择。更加现代的手术方法是行玻璃体切术术,研究显示,对于有人工晶状体眼的视网膜脱离或者有PVR的视网膜脱离,这是个更好的手术方法。玻璃体切除术的缺点是在短时间内患者会产生并发性白内障。所以如果患者还有调节力(通常是年轻的患者),那么其行玻璃体切除术后会丧失重要的功能。视网膜脱离手术最重要的一点是第一次手术即达到视网膜的解剖学复位。然而更加重要的是,在*斑脱离前进行视网膜脱离手术,无论如何,最重要的还是达到视网膜的解剖学复位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
《国际眼科时讯》:关于预防视网膜脱离的长期损伤,您对手术医师有何建议?
Dr.laCour:关于预防视网膜脱离的长期损伤,最重要的是获得首次手术的成功。手术医师根据个人需要决定手术方式,个性化的手术方式能够使患者在首次手术成功的概率达到最高,这对于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丹麦,大量的视网膜脱离手术是主要运用硅油,有研究显示,大量运用硅油会使视力下降,所以限制硅油的使用也非常重要。
来源:《国际眼科时讯》编辑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